重雲驅赤日 古剎伴天驕
扙劍挑黃道 眠風擁翠翹
空吟詩逸遠 肆吹笛逍遙
夢醒襟頭冷 臺哀淚燭消
身懷陳酒凍 緒鎖故園焦
眸翻伊人杳 崗纒敗草寥
自步出`筲箕灣’ 地鐵站月台, 那股熟稔之鑼鼓聲早潮湧入侵耳鼓內, 挑動著那潛伏了半個世紀, 根植於感官極隱蔽處之神經線? 雙腿早不期然隨聲浪移動, 祇覺聲浪愈滾愈大? 原來……已踏足於`東大街’ 中! 其街道兩旁早被預設之鐵馬圍欄橫擱, 中空出馬路中央之行車線讓一眾團隊前往東面之`譚公廟’ 進香! 查……是日四月初八日乃`譚公先聖’ 誕期!
賀誕氛圍橫覆潮捲, 人山人海, 肩摩腫接, 漸次寸步難移! 放目盡為一隊隨著一隊之龍師會、花炮會、拳館、社團……等絡繹於途, 各自組成醒獅、麒麟、金龍等瑞獸隨鑼鼓聲引領, 朝拜者沿街舞動! 由於道路狹隘, 社團於廟前定駐足入內參拜, 而龍、獅等皆於廟前開敞處舞動跳躍, 三拜方畢, 實在在需時? 少則十來分鐘, 多則廿來三十分鐘而形成[塞車效應]!
團隊未達廟前往往要停停歇歇, 更有武者於中途停歇時耍出`明浪’ , 箇中多為南拳套路, 上三路穩當沉實, 冲、插、鎖、抓皆力度貫注, 馬步沉雄, 惟下三路之蹬、踢、掃、掛則欠奉? 想……此為「南拳」之特點也! 又間竭有三疊羅漢豎立路心, 最上者多為擺出架式之小童, 此乃尚武遺風之展現, 非處身於廟會難以一睹也!
於母校「崇真」之`巴色道’ 斜路底與`東大街’ 交接之開闊處, 每當有龍獅團體快將走近時, 定有一販賣風車之老者於路中置上兩張凳子, 上置風車一乘、水果雙開、唐生菜乙棵、利是(紅封包) 乙封擋路? 此舉……乃江湖規矩, 來者定要「採青」方能通過也, 雖云攔道, 可武館亦定必入鄉隨俗, 以獅藝「採青」, 娛人自重, 絕欺場!「採青」獅子以探子步、麒麟步、蝸步、單立步、蹬跳、翻騰、疊馬勢、挑踢……等多番蟠旋舞動, 再配合鑼鼓聲, 經一輪眨眼、縮耳、張嘴、曲背、俯伏……等活脫小動作後方以獅頭「探青」、「採青」, 繼從獅口擲出菜葉及水果, 舞者以口咬利是再作一輪舞動才作完結, 此舉正正是對獅藝之尊重, 「採青」這玩藝兒, 實為舞獅之至高境界也! 綜觀數棚獅採過青後, 從一眾鼓手至獅手演繹過後, 得出四、五十歲之壯年武者之技藝實遠勝年輕獅手, 此為功底上之分野也!
`譚公廟’座落處原先背小丘而面臨海, 惟今廟背小丘早被削平, 已開出一條車路, 其正前方近海處早填出一方三、四十米之空曠地, 廟宇灰牆綠瓦,
麻石玄關,
內裡供奉一大兩小共三座人偶, 居中者自為「譚公」了! 殿柱本橘紅, 而今已被煙薰成深棗紅色, 觸手奇滑而無灰漬殘存, 定有心人作日常拭抹之功矣! 香案玄色泛光, 想為酸枝古木經高手匠人雕琢, 古意盎然有緻, 上置滿祭品、香油等物! 香爐內滿載善信香燭, 廟內空氣翳窒,「譚公」座像三呎大少, 面色灰黑, 想是被百十年來之香火薰陶所至! 廟宇定有楹聯, 古鐘, 是處亦一一齊備! 瞬間穿廟而出, 再沿路直走往兒時蝸居之處溜躂一會, 頓感有古人憑吊之風! 及後返家……
*
* * * *
淺述不才少小棲於廟宇近處之`亞公岩村’, 日中上學、逛街、購物、看戲、旅遊、訪友……等恆常活動皆必須行經`譚公廟’ 而過, 再沿`東大街’ 往`筲箕灣’ 電車總站或`愛秩序街’ 之巴士總站乘公共交通工具「出城」? 對那句街諺:「英雄被困`筲箕灣’, 未知何日往`中環’!」最能體會其刻骨銘深之謔!
話說小時行經廟宇時偶矣會往廟內瞄去, 惟腳步不停, 目光眸轉即逝! 依稀從回憶黑洞中尋出些微零碎剪影? 是時內裡硬是陰陰沉沉, 香火奇短, 又像是沒設[廟祝] 管理? 總教有點淒清寂寥? 夜來行經是處, 衹見廟門早閉上, 烏燈黑火, 更添詭異? 偶矣雨中上學, 雨下得委實厲害時, 無計下跑往廟門玄關外避雨, 方會探首往內直直打量! 原來內裡香案前掛上不少點燃著之[塔香], 像彈簧一串串長短不一從廟頂垂下, 離地面約個半成人高度, 想是善信用作祈福之用? 由於少小時個子矮小, 香案後之[譚公] 座像總被花、果、素餅等貢品阻礙著, 真身神秘得很? 一句到尾……與「譚公」總是緣慳!
敝鄉每年也有村民搞辦一些「譚公誕」燒肉會, 每份定為每月供會銀五或十塊銅板不等, 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購備金豬數頭、生雞十數、紅包、發糕,、果品、香燭、金銀紙錢等物自不缺一, 但凡於是年添丁之村民更會自備一百幾拾枚紅雞蛋同往酬神進香, 冀望「譚公爺」庇祐闔村及各家宅平安! 禮成後, 刀斧手將祭品均分成大大少少若干份, 分發予各[燒肉會員], 是日加餸過節, 闔村老嫩樂也融融……
一九七三年以前, 敝鄉每屆「譚公寶誕」皆會籌備一台大戲 (神功戲) 於是時上演, 免費入座, 以饗遠近坊眾! 惟……蓋搭一座偌大「戲棚」, 擺平黑、白二道搞局, 禮聘一劇團下訪敝鄉演劇皆在在難為? 箇中人力、物力、財力有幸得承本村有德望之前賢群策群力, 不拘小節, 放下身段往遠近商戶、小店、各大小家庭勸奉[寶誕獻金], 多少隨喜, 集腋成裘, 排除萬難去玉成這起艱鉅使命, 如今回緬, 遲來也要道句:「前賢們! 辛苦了!」
這戲棚露天蓋於敝村之小球場上. 面積約為 60呎X 40呎, 高約四、五層樓左右! 約七、八位搭棚師傅紮搭, 還要鋪設鋅鐵棚頂防水及鋪放臺板等, 連同後期電燈師傅拖線、搭電、亮燈、置揚聲器等大小工序, 共要耗上兩個多星期方可完成! 是項工程誠可謂殊不簡單, 倘遇上天雨風暴,
亦定必要於[死線] 四月初六日完成, 是日需要起壇祭天、祭白虎, 舞獅揚鼓, 祈福蔭護, 保祐水火不侵, 戲班大小平安及演出成功! 四月初七夜首演, 其指定劇目為「六國大封相」, 再連演三日場五夜場折子劇目!
當戲棚紮作開展至四、五個工作天後, 戲棚骨架亦已具雛形, 每當搭棚師傅於下午五時下班後, 全村男童亦已放學返家, 當換褪校服後……這個戲棚骨架就成為「兵捉賊」之舞臺, 各童與生俱來之攀爬技術登時爆發, 從棚底追逐至棚頂者有之, 以赤足緣一支直竹子往上直溯十來呎者有之, 離地三十多呎於棚頂邊爬邊追逐者有之, 從棚頂撟著一根粗竹直滑而下躲過追逐者有之, 難度目不暇給, 險象環生! 更有被父母喝罵以藤條驅趕返家如在下者亦有之! 因攀爬失足、失手而跌斷手腳入廠者……則從未有之? 興許……乃「譚公爺」庇蔭敝鄉之鐵證耶?
記憶中, 曾於敝鄉踏過臺板之名伶計有`林錦棠'、`尹飛燕'、`蕭仲坤'……
等老倌、花旦,
而一九七三年最後那臺戲班乃禮聘得名伶`羽佳' 及`南紅' 領銜主演! 上演時花牌山積, 首兩晚遠近戲迷圍得插針不入, 不少站於棚外於揚聲器中聽戲至完場者亦大不乏人! 一切、一切……絢爛早歸平澹! 翌年演出未能承先, 據聞乃有魄力之前賢一一引退, 緣起七三年演出超支, 又有某許值理執事[穿櫃桶底], 出入數字大相逕庭, 以至要付責寶誕統籌等一眾主席、總理、值理、執事等包底, 此吃力不討好之熨手山芋遂無人接棒, 「神功戲」自此曲終……
補白:
已整整三年未彈此調?
皆因工作羈絆而未能抽身! 今天, 獨自一人重踏這條老路, 一睹滄海桑田, 人事變遷, 甚至龍、獅、花炮皆覺浮誇扎目, 遺風難覓, 新不如舊, 實不無感觸! 而身旁……卻缺少了妳? 幻想著彼此並肩而行, 一路上指指點點說著掌故, 妳默默點頭聆聽, 迎著薰風拂臉, 多爽? 這種希冀, 一路折騰著今天之遊興! 那刻, 亦祇好一路按捺!
文行於 甲午年四月初八日
詩兄:
回覆刪除很是感慨的一篇,由祭會、舞獅、採青等等至真情回眸,那放不下的頑笑與溫馨,真是多到不可憶數!
童年,就是不能忘懷的年代,間中念起我思想上也會突然興奮起來,當然亦帶點愁緒,想想…眼皮有時也會感動到酸!
賢兄的往事很有可讀性,尤其戲棚頑孩耍樂景像我也猶如處身其中,相信我們這輩的人,各有各兒時印記,然而筲箕灣在我十一、二歲時亦留下頗深印象,是從那裡乘九號(不知有沒有記錯)巴士到石澳游泳,至於東大街、亞公岩海灘、明華大廈、慈幼學校等等,有時也會在回憶中念起!
恕兄:
刪除偶矣去到某個位, 自不然便會感性起來, 由於感觸良多, 筆鋒漸游走往神傷處!
兒時回憶最深最真, 箇中笑中有淚, 淚中有笑, 尤其身處往昔境地, 就更能觸撫到喜、怒、哀、樂!
昨日本想用手機拍幾張照片, 但總覺新不如舊, 最好的亦曾經擁有過, 舊瓶新酒又何乘神韻? 最後連看的興頭也無存!
無錯, 九號巴士是行走`筲箕灣' 至`石澳'!
`東大街' 今天已貴為[食街]了, 兩旁舖位皆為經營各類大小不同之食肆!
`亞公岩'四十多年前有一個海浴泳棚[ 南華泳棚]!
`明華大廈' 已進行清拆及將會改建!
小犬在`慈幼學校'從小一唸到中七, 共十三個年頭!
以上種種......皆「白頭宮女」矣!
詩兄:
回覆刪除興許大家都有些少看法相近,尤其是對一些傳統面貌會比較看得緊。
記得82年曾遊寶島,在在廟宇大多是粉雕玉砌,煥然一新,總感到披上的不是味兒,反之看到花蓮土著穿起奪目的彩衣卻不以為怪!
再看現今香港,或強國山河,已難找昔日情懷,這遍新景象雖美,但想尋「根」究底卻是不知如何去找!
詩兄對筲箕灣頗為鍾情呀,看到你的篇章,可說是「一字一腳印」!情景,可要好好保存,閒時聊聊也備一樂。再:賢兄仍住在港島東區嗎?
恕兄:
刪除足跡 ~ 是用深度行出來的! 文化 ~ 是承先啟後篩溢出來的!
今人刻意以金泊裱上古蹟及文化上? 廟宇起得宏偉多了; 佛像、觀音於新景點愈造愈多愈大愈高? 這又有何用? 近日工作因關係, 乘[西鐵] 時遠觀得見`藍地'`妙法寺'之新建築物才夠嚇人? 完全入世到匪夷所思? 已徹底失去[道修空明]之禪意, 實在惨不忍睹?
正如蕪文中, 「譚公廟」內之一根柱頭、一開香案......觸手處盡盡滲溢出歴史之薰馨, 有她的故事, 有她的靈魂! 這......才是末學杯茶!
末學廿九歲以前都是蝸居於`亞公岩村', 故對`筲箕灣' 之認知殊深! 現今已遷往別處, 可卻也是紮於`港島' 東區某處!
詩兄:
刪除現今廟宇文化確實相當文明,亦如兄所說的承先啟後?
妙法寺新貌,之前也有網友介紹過,似乎不倫不類交關得很!
入世?聞說黃大仙已用了電子香,因此,相信會在不久之將來也來個借殻上市都未知?
雖然常批評港人沒文化,國人未能從文明體驗強大,這應是不盡不實的,據悉五台山有一寺廟,善眾要祈福添香油,若現金不足,可以現場刷卡。文明如此與時俱進,多富中國特色啊!
我哋是否舊不如新呢?
恕兄:
刪除其癥結正正就是要把歷史、文化當成一盤生意來搞! 一切以經濟掛帥? 誓要將文化搞垮搞臭方休! 正如`毛伯伯' 有云:「打著紅旗反紅旗」之側影是也, 以文革年份算之, 正剛巧「五十年河東, 五十年河西」之循環期?
古舊文化並非要今人去創新革舊? 而是需要今人去承傳其原先古貌態況! 明乎此......丟人現眼之畸行方可根絕!
原來詩兄是港島東區人. 我是kowloon人, 中學是在港島中西區讀書, 平時什少去東區, 你說的地方我完全不懂.
刪除只想說說廟宇, 我最熟悉的是黃大仙廟. 近年內地遊客奇多, 四處拍照, 拜神, 當然也見慣不怪. 但香港社會太現代化, 太系統化, 近數年起, 一走進廟內, 已劃定路線途, 令所有人也不可亂走, 有時也挺掃興的, 若連傳統文化特色也系統化, 好像失去了原始的風味.
其實此次留言, 只是順道看看詩兄近來如何? 不知詩兄對飛機失蹤有什麼見解? 我個人認為整件事只可用不知所謂四字形容. 也足以見証大馬人辦事能力的低下.
小友:
刪除一般人讀中、小學時是較少四圍去, 尤其你咁早就去`英'、`美' 做學問, 有時間你又周圍遊歷, 對本土地域反而認識不多是可以理解!
`香港' 以`大嶼山寶蓮寺'、`黄大仙祠' 及`車公廟' 鼎足而立, 最多香火! 如今更被吹噓成為景點, 強國人旅遊團之指定瀏覧項目, 一切向錢看, 入世自難免矣! 文化氣息早已蕩然無存, 祇嘆句社會實在太功利了!
`馬航事件' 肯定隱藏著一起大陰謀, `花旗國' 及盟友全未譴責過`大馬' 搜索不力? 又定性與恐襲掛勾? 但`美國' 晨早就知航班折返而秘而不宣? 阻慢救援? 箇中利益承受者全歸`大馬' 及`花旗' 已不言而喻了! `奥巴馬' 近日急走`東亞' 四國一趟, 而獨`大馬' 是`伊期蘭' 國度? 更未提及提供協助搜索? 凡此種種, 都已在首腦會面時拆掂了? 以`花旗' 咁諸事八卦, 與一貫國際警察形象大相逕庭? 你話唔以陰謀論推敲......又點樣解釋呢?
原來譚公誕如此熱鬧!
回覆刪除芬妮是新界人, 甚少至港島, 對文中的地點全無印象。:P
希望有朝一日能帶仔仔看看"新不如舊"的醒獅、麒麟、金龍等。曾上Youtube, 結果是我看多過他看, 他感受不到那氣氛。
芬妮最近沉迷厚厚的小說, 看了好幾個星期, 好不容易才"刨完", 終於有時間來訪了! :D
芬妮:
刪除`新界' 與`筲箕灣' 一頭一尾, 未去過一 D 都唔奇!
[譚公誕廟會] 已有好幾十年歷史, 以前係`筲箕灣避風塘' 班漁民及近處街坊及武館搞起, 直至現在都依例慶祝!
無論球賽、演唱會始終都係身歷其境方能有設身體會, 上網睇係感受唔到舞者在身前扯氣, 標汗......等身體語言!
好呀! 趁空閑多看小說、及任何書籍都好過「煲劇」, 一定會提升知識層面! :D
數十年前亦跟親戚去筲箕灣賀其譚公誕,走過長條板,抵達一艘大木船裡,見眾人坐談吃喝,出獅而舞,真夠熱鬧!
回覆刪除秋葉君:
刪除數十年前漁業興盛, 大拖網漁船收入豐厚, 漁民又神心, 每年三月廿三`媽祖誕' 就往大廟進香, 四月初八`譚公誕'就出獅賀誕, 祈求風調雨順, 網網千近! 漁船多以一條長跳板約廿來呎長從船首正伸岸繫穩, 作上岸入廟進香之用!
想......是時君之身手定是輕靈, 於趺宕橋板上一躍而過!
詩庫君:曾在收件箱回覆之兩段留言,竟然不能在這裡顯示。如今再來應之。
刪除想那長長之跳板,橫不過一尺,走起來牙牙煙煙,好易叉錯腳跌落水!
當時同來的兩個小妹妹見我這個大姐姐,如履平地走過去了,都驚訝不已。
想當年還懂得三種一字馬功夫,不過,其實從來未吃過夜粥,如何可以一躍而過呢?想詩兄實在太過抬舉我了。
秋葉君:
刪除誠謝撥冗不厭其煩地一再留言!
那些長橋板約一呎來寬, 二吋厚, 長約廿來呎, 板面每隔呎許釘上一條小木方如梯級般以防跣腳! 君能於微彎及因海浪而虛晃之橋面上如履平地走過, 身手自不賴矣!
雖未如武俠小說之跳蹤功未一躍而過, 惟卻有一定平衡力及膽色, 佩服! 佩服!
補白一段,淡淡的嘆喟,卻觸動人心。紅塵擾攘,時間在追趕我們,偶然停下來回首,驚覺人事事物變更,而失去的,永世也追不回。人而為人,是一種無奈。
回覆刪除生而為人。。
刪除Yumi 君:
刪除去去留留, 本不值一緬? 惜......當這段刻骨銘深之情、物、事已鑄刻入思緒底層後; 伹凡每趟觸景, 就自情傷!
驀然回首, 其身影於人海已無跡可尋, 那份悵、希冀、喟嘆、遐思......現實中除了無奈就獨剩一份無奈之按捺!
憾事餘韻綿長, 可卻身不由己? 興許......這就是人生 ~
無奈而按捺,此乃實情,蓋無可如何。。。人生,有了這些情愫會很美麗,同時,很淒楚。。此恨綿綿,至死方休罷了,前輩性情中人,非如此,筆下沒有這些深情委曲
刪除Yumi 君:
刪除身影之留白處早烙上印記, 永不磨滅! 這回憶既悽且美, 甘盡苦來, 枉自悵然, 難以抒發, 既是掙而不脫? 祇好埋於思緒之百子櫃內, 讓她被年月發酵,興許......有朝一日, 濁酒內蘊成醇醪, 再淘出時細味, 驚覺其韻味綿長, 緒室皆馨, 而有另類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