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街童 (六) 終回



海疆潛暢又焉能滿足如末學之一眾街童耶? 抬眸放瞬, 領域又已橫馳天際, 雙手一絲騰空, 飛物流竄穿插, 颯颯風傳, 又引伸出另一波殺戮戰場 ~ 乃紙鳶(風箏) 較勁是也!

金風初起, 沿海作樂漸次沉寂, 隨之而至為風箏季節! 十來歲放風箏時是以風箏轆(全長約十八吋, 乃兩端為半吋粗六吋長之圓棒把手, 中間為線轆)捲線背風放鳶, 倘要風箏穩定從地面爬升, 乃要使鳶頭向上食風才能高飛? 定要為風箏加上長尾, 使鳶尾下垂, 鳶頭自不然指天, 乘風放線就能升空矣! 此為升鳶法門, 否則, 風箏易失平衡, 隨風打轉, 或鋤釘(此為術語, 指紙鳶打大圈, 鳶頭向地面啄下, 嚴重者稱打`梅花釘') 向地面猛撞(形如鋤地), 一般紙鳶簿如蟬翼, 以小竹篾符上玻璃紙製作, 那禁撞擊? 定報銷矣!

風箏乘風游弋於晴空翺翔, 愈升愈高之際, 操控者自心情歡快, 有獨步天下覽群山之傲然賞歎! 惟……每當數鳶齊發, 各自佔據天際一隅時……每多因氣流流竄而使風箏飄近磨擦, 至令鳶線重疊、互纏! 街童們皆非省油之燈, 全屬戾氣盈胸之戰鬥格? 定必施展渾身解數, 務要將對方之鳶線割斷方休! 倘鳶線被割斷, 風箏便緩緩下墜, 誰個能最先拾取這斷線風箏者, 便能歸其所有, 不得恃強掠奪, 這早成例也! 由是, 欲要逐鹿藍天? 必先鑄造神兵 ~ 玻璃線 ~

究竟[玻璃線] 是怎生製法? 末學於年前之「白頭宮女話失傳」中曾闡述! 今再另裱敗墨補遺! 製[玻璃線] 簡稱「臘線」, 多共朋輩共造! 其材料乃一軸長線、 一隻鳶、三個牛奶罐(牛奶嘜)、一隻生雞蛋、數湯匙豆粉(漿粉) 及舊光管一支或爛燈泡三個!

製作時務要千萬小心, 因玻璃鋒利也! 首先, 要揀選天青有風日子臘線! 敝鄉多户人家於後屋養雞作時節家饌, 街童們自會八方巡邏, 待窺準某户之母雞在籠內下蛋後……乘無人發覺時即開籠盜取, 即閃! 再以牛奶罐於家中搯幾湯匙豆粉, 步往海邊無人處拾些乾柴, 以石頭砌一小灶, 以一空牛奶罐裝載三分一水煮沸, 倒入豆粉拌和成糊, 待涼備用, 即漿糊是也! 是時先將光管或燈泡敲成一堆小碎片, 小心悉數放於另一空牛奶罐內, 拿一支呎來長之木方將內裡碎片不停搗砸, 直至接近成粉沫狀方可停手! 此工序完成後, 將雞蛋打破置於適間已放涼之漿糊罐內搞和一會, (倘漿糊尚熱, 蛋一下子被煮熟, 一切便泡湯矣!) 再將玻璃粉倒入蛋漿糊內再以小竹枝拌勻, 此即「玻璃漿」是也!

是時, 於第三個空罐近罐底處用鐵釘於左右對鑿兩個小孔, 將鳶線直線穿過兩孔, 將線頭拉出呎許備用! 一切工序做妥, 便要以另一鳶轆放一隻鳶, 待風箏升天後便將線尾用牙咬斷, 立刻綁上那根貫穿小罐之線頭, 此為關鍵時刻也, 定要二人合作, 一人拿著鳶轆放鳶, 一人輕輕手將玻璃漿倒入這個被貫穿之小罐內, 一手捏穩這個小罐, 天上之風箏便將鳶線從小罐內拖出, 一路爬升, 鳶線便沾上玻璃漿了! 風箏愈放線愈高飛, 鳶線便一路被糊上玻璃漿, 待全部鳶線從罐內飲盡玻璃漿後, 便要將線尾截斷, 把穿孔小罐棄掉, 再將線尾重縛回鳶轆上, 「臘線」之工序便完成了!

緊接下來便是「曬線」, 乃駕馭天上之風箏在空中游走個多小時, 待鳶線上之玻璃漿被完全風乾, 便可回收鳶線, 由於製作時線身沾過蛋漿, 鳶線便會更加堅韌, 從此, 這軸鳶線一如火煉鳳凰, 已變身為神兵 ~ 玻璃線 ~ 隨時候命升空殺敵了! 可小時曾聞前輩道及斷鳶拖著玻璃線下墜時, 小童上前搶奪時曾被割傷小掌, 受創甚深云云! 值得一提是:「臘線」此玩兒意其實相當危險, 但製作過程則頗科學化, 想出此法門者……一語曰 ~ 能人 ~

                              *                   *                   *                   *                   *                   *

後記之 ~ 火舞風雲

彎彎新月, 漏轉無情, 我輩街童已轉瞬成少年人矣? 敝鄉有一沙地足球場, 是時每多於場內馳騁, 前輩們早以敝鄉之名組織了一支小型球隊(七人賽球隊) 冠曰 ~ 亞公岩 ~ 於`港島' 區參加小型球公開賽! 賽程刋登於`香港商報'(今已結業) 內! 末學及長, 自承傳為球隊一員, 更有幸於小型球圈中, 其至高榮譽之`港小總杯' 過關斬將, 闖佔四強席位! 賽場已從初、複賽之`維多利亞公園' 石場移師至`灣仔修頓球場’!……`修頓球場' 之西面有一大看臺, 觀眾極多, 球迷識貨, 又每多球圈名宿觀戰, 已儼然成為小型球圈之[温布萊]也!

`修頓球場' 早孕育出數隊知名小型球會, 如`灣仔之友'、`修頓之友' 及`修聯' 等著名球隊, 球員皆為盤桓是處之一眾街坊及地頭蟲(陀地), 每逢杯賽, 這起球隊自恃球迷人多勢眾, 踢法粗野, 甚至尋囂打架生事, 場外觀眾又以粗言問候助威! 由是, 不少球隊於是域比賽時被嚇窒, 因而怯場輸波, 獎杯大多成為其囊中物? 奈何!

話鋒回眸, 是次之四強對手恰恰正是`灣仔之友', 對方既有主場地利, 早小覷其他外來球隊, 那容敝隊晉級? 是夜七時開賽, 上下半場各半小時! 敝鄉長幼共三、四十人前往觀戰吶喊助威! 酣戰廿來分鐘時已踢至飛砂劈石, 及後下半場敝隊有幸領先一球, 對方登時撒野, 膝撞、批踭等陰招齊發, 出腳狠辣! 猶幸敝隊隊員皆身經百戰, 踢法硬朗又不怯場, 球員觸球即交 ( one touch), 保持控球在腳, 對手反疲於奔命地左撲右截而不果, 最後……球證鳴笛, 敝隊險險晉級決賽! 而决賽對手為`修聯!!!

但……正當隊友互相道賀之際, 對方數位球員竟前來喝罵, 粗言、口沫悉數齊來? 其一竟以其腿掃踢末學之隊友? 吾友亦非省油之燈, 在被踢後早直沖兩拳, 重重送往對方胸口, 再回一記前蹬腿, 此人想已橫行是處有年, 冷不防竟遭「還拖」? 噩然間已摔跌於地!

一場群毆隨即揭開序幕! 我輩早承前輩教路, 於球場內打鬥群毆, 務必要速速脫去球衣, 因對方認衫不認人, 見球衣即追打也, 定必成為眾矢之的矣! 隊中各人霎時盡卸球衣迎戰, 敝鄉來觀戰之三、四十名街坊自衝進球場內助拳, 惟……對方瞬間自場外及看臺上擁入五、六十人追打我方人馬? 我輩自幼打拳頭架打大, 早有默契, 各六、七人互相照應以防被衝散落單, 因對方人多, 我方惟有邊打邊退, 從場內被追打至場外, 直至打往電車路上方休! 及後會齊點算, 我方人眾雖敗不亂, 可全身而退, 祇有數人受少許微傷, 是次以寡抗眾, 可算是打成平手矣!

决賽前夕, 敝鄉自十五至三十五歲之男丁悉數於村內球場會齊, 商討决賽事宜, 並叮囑與會坊眾明日(星期天) 定要盡赴` 修頓球埸' 助拳! 對方球隊`修聯' 與`灣仔之友' 同出一脈, 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經四強一戰(打架), 是次不論勝負, 對方既要為榮、為名, 更要揚威立萬, 這場架……定躲不了! 前輩並叮囑全體要如此這般佈防, 倘爆發衝突時, 誰個預先佔據某出口方便突圍時盡往是處會齊! 誰個於中場界線外聚集方便出手迎敵, 年幼者則負責執拾球衣雜物……等等, 部署敝鄉(亞公岩)為榮譽之一戰!

一聲雞唱, 曉破午臨, `修頓球場' 看臺黑壓壓座無虛席, 賽場之白界線外早圍滿三四圈人叢觀戰, 末學共隊友進場時早被`某些球迷' 有禮貌地問侯娘親十來遍? 惟各隊友早有心理準備, 論球技、默契, 己方勝算七分, 奈何心理壓力奇大? 祇是一場五五波矣! 敝隊坊眾早放置四、五盤汽水(是時沒有膠樽及罐庄汽水, 全是玻璃樽庄, 一瓶瓶放於汽水木盤內) 於敝隊之龍門附近、場中位置等處, 並著人看守! 是時人聲鼎沸, 球迷興許料定有雙重娛樂吧! 哨子倏忽響起? 早劃破喧嘩人聲 ~ 開賽 ~ 

每趟己方觸球, 場外均有球迷喊打喝罵? 對方球員更是腳腳七注, 以掃腳、開踭等過勇動作來招呼, 凶狠異常! 球證多吹罰對方球員, 卻遭場外球迷辱罵恐嚇, 當真不易為也! 幾經辛苦捱完上半場, 欲往敝隊龍門口稍休, 喝樽汽水解渴之際……竟有球迷衝進球場追打我方球員? 霎時間球場內外已亂成一片, 敝鄉七、八十人適時擠進球場, 但……對方竟有百二、三人蜂擁而至, 末學那及細想, 登時抄起兩瓶汽水, 回身護著隊友, 來犯者末學定手起樽落, 想也有人被手中汽水樽掃中膊胳、腰肋等處, 其餘坊眾亦各抄汽水樽迎敵, 拳來腳往下, 敝方有兩、三人不幸遭衝散落單, 被打成豬頭狀! 可敵方亦有五、六人倒卧於地, 掛彩當場! 由是, 七、八十人大戰百二、三人之群架是絕對有得打, 非量多定佔優也! 及後, 有六、七名警員進場喝止滋事者, 而場內有參與打鬥之徒及傷者? 嘻! 早作鳥獸散矣 ~

下半場在警員告誡相方職球員定要克制情緒, 不准生事才可繼續球賽! 後經雙方同意遵守警方告誡, 在十來分鐘後才正式開賽! 在`皇氣' 監督下作賽, 心理壓力盡消, 最後, 長笛響過, 敝隊勝出`二比零', 隊長從`霍英東' 會長手上接過銀杯, 全隊凱旋而歸!

這場戰役, 最重要並非這隻`港小總' 冠軍銀杯及其榮譽虛銜, 何解? 因往後, 球隊掛上敝鄉之名在`修頓球場' 作賽, 是處之陀地自知悉`亞公岩' 這牌頭之輩並非易與, 肯纏、肯打、肯拚, 更難以單靠武力就可以駕馭? 正是識英雄時重英雄, 從此[畀面]三分! 能在`修頓球場' 這塊英雄地上揚名立萬, 才是這場戰役之真正意義!

~~~~~~~~~~  全篇完   ~~~~~~~~~

補白:

前文道及少小之野蠻搶掠行徑, 一若海盜、土匪? 涉及一己凶殘併毁滅證據……這等與生俱來之自保劣根及賊精? 真罪孽盈筐, 愧羞難當矣! 後續之搏海逐浪, 敗墨一潑難收, 勾起了無數個 [曾經]? 催化成蜜韻餘馨, 甘之若物外神遊, 愜意矣!

至於年輕時於球場上之輕狂, 於腦海閃爍留踪, 正正不吐不快! 這許`火舞風雲' 於今從時光黑洞中重塑, 在下不禁說聲:「末學之街童歲月, 竟能留下萬千個回緬, 當真 ~ 沒有白過! 」

                   26/05/2011

13 則留言:

  1. 詩兄:
    多的不說,若用汽水樽做武器,打破後分分鐘會傷人做忌,不知你們有沒有考慮這點,同時對方又拿甚麼來還擊?
    再者,霍英東先生大駕在場,那班陀地又怎敢撒野?這莫非是球場文化.....當真大膽耶!
    另,我旅行菲濟時曾受當地土人行刧,那時刻不容緩就手起樽落(一公升之可樂汽水樽)扑向那土人頭顱.....
    但不知怎的,是他頭骨硬還是樽硬,重撃之下竟然原樽無損?

    回覆刪除
    回覆
    1. 恕兄:
      以前汽水分大、細支庄, 一盆細`屈臣氏' 汽水有廿四支, 每支兩毫, 按金一毫, 一盆七元貳角! 細樽方便攜帶, 亦夠硬身! 而可口可樂細支庄要三亳一支, 較貴, 因此一般都買`屈臣氏'! 當時根本是用來自衛, 無打算傷人, 更不會特登打頭, 講真, 以前真係未聽過有人在球場被汽水樽扑死個案?
      對家自恃陀地, 根本就以為人多必勝, 食硬, 故此, 他們都是`白手', 而我方則是有備而戰!
      `霍老爺' 一般不會在人太多場合觀戰, 是處並沒有 VIP 廂座, 他老人家是臨頒獎時才出現! 至於打得性起時, 天皇都無面畀, 照打可也!
      一般來講, 可樂樽頸位凹成流線狀係最好揸手, 夠重又夠硬, 攻擊力最猛! 賢兄那趟出手可能食唔正樽底最硬部位, 那土人才頂得住, 如果掃正頂門或後腦, 樽未必會爆, 但......人一定會攤低!

      刪除
    2. 詩兄:
      這真給你一講就中,那土人給我一扑隨之而來便攬住我一齊攤低,而那汽水樽才在跌落地上時弄破,就只剩下手握的樽頸.......
      再,這也是與汽水樽有關的趣事,相信詩兄知道我自少便在大磡村居住,那裡環境相信許多人都會知道,是一個品流複雜的貧民窟,住在這裡自然警剔性高......
      那是在我十多歲搬走後,有次回來探望朋友,之後當我走出村口的時候我發覺有人像釘著我,於是我在臨離村口的士多買了樽「檸柑水」汽水(當時售價是毫半子),並手持水樽一副煞有介事的樣子,誰知那人卻忍耐不住走上來跟我說,問我係唔係點錯相,仲話我知,佢喺呢度打躉嘅,個朶叫xxx,如果有乜x事可隨時候教.......
      這事之後我就問我自己,乜我個樣似嗰啲江湖人物嗎?

      刪除
    3. 恕兄:
      那土人身型魁梧也承受不起頭頂重創, 可見汽水樽之威力, 尤其是未開瓶就更墜手, 更具殺傷力!
      兄臺年青肯定是髮長長, 穿企領花恤衫, 喇叭褲, 有踭皮鞋, 左顧右盼, 看似「刮友」生事而被陀地盯上乎?
      `檸甘水' 細細支, 勝在有嘢揸手, 正是一寸長、一寸强之心理認同!
      年輕時單拖闖入環頭環尾而眼超超者, 那管是否蠱惑仔? 隨時都會被人執番劑!

      刪除
  2. 未曾輕狂,不啻浪費歲月,那是永遠的美好回憶
    風箏竟有這麼多學問,不曾想過,大開眼界了
    說來慚愧,我未試過把風箏成功地放上天哩,嘻嘻

    回覆刪除
    回覆
    1. Yumi 君:
      此一時, 彼一時, 時代巨輪早將「街重」化作明日黃花?
      年少輕狂, 皆因緣際會, 可遇而不可求, 倖矣!
      風箏迎風攀升, 自不然心曠神怡歡快! 箇中升鳶竅鬥為文中所言要加鳶尾, 哪......鳶頭自然向上, 當背風放線, 紙鳶便會慢慢爬升, 倘下次放鳶時, 盡可一試!

      刪除
  3. 放風箏的”玻璃線”聽得多,到如今才知是如此的成份及製作。真是解開疑團了!
    灣仔的修頓球場,已側聞有不少的腥風雪雨,每逢經過,總有些心寒的感覺。但是真相,還是第一次在這裡聽到,謝謝您的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秋葉君:
      玻璃線的製作方法因地而異, 惟......敝鄉之製作法門夠科學化, 乃承傳自前輩高人, 不賴也!
      過往, `修頓球場' 龍蛇混雜, 有象棋檔, 捉錢也, 旁觀者不得依牙鬆槓, 嘴碎者, 往往啃老拳也!
      而那個球場, 非一般區外人可以參與, 已儼然成為陀地之~私人禁臠, 乃小型足球賽之英雄地!

      刪除
  4. 讀詩兄的街童系列文章,原來你曾是筲箕灣人,或許童年時我遇過你這位哥哥。阿公岩區有條路叫阿公岩村道,鄰旁是片村屋。這裡算是整個筲箕灣的角落盡頭。部份村屋還在,不過近廿年來已十室九空,剩下荒涼陰森。

    進入阿公岩村有兩條路,一是阿公岩道,另一是東大街。我兒時多從東大街入。東大街有一間天主教所辦的養正幼稚園,我就在那裡讀書,每日放學都要附和著老師背一遍經文,大概是這樣:因父,及子,及精神,這名這,阿孟……幸福瑪利亞,今日蒸粽子,姊姊去耕田……這名這,阿孟。

    提到阿公岩,有三處瑣碎物事在街童系列文章未有提到,也可能收在其他文章裡,我未讀及。

    一是阿公岩對海盡頭有個泳棚,我未去過,我阿哥偷過入去睇人遊水。

    二是阿公岩村道逆上阿公岩道,是個爆山岩的石礦場,沿上未開採處是片山林,很多細路攀過岩石走入山林玩,包括我,林裡有些大哥哥在裡面築藤屋,做惡霸,專欺細路,未知有無詩兄份兒。(笑)

    三是阿公岩村近鄰,接二戰遺蹟的鯉魚門軍營,兩者中間是片茂密草叢,內有一條約五六米長的行人天橋,穿過天橋是條長長斜坡可以行上山頂的軍營堡壘,即係今日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如果不偷上山頂堡壘,沿著繞山海邊攀過一條小海溝再行入,會見一台燈塔,我少時在這裡度過不少看海的日子。

    童年事還有很多。謝謝詩兄的懷舊文章,我愛煞了。

    地圖:
    https://bit.ly/2REW7Tt

    回覆刪除
    回覆
    1. 貴兄:
      原來彼此是舊街坊,興許當年擦身而過亦不自知?驚嘆句網絡世界真係無遠弗屆!
      阿公岩以前個「阿」字是冠、亞的「亞」,所以習慣寫為亞公岩。開村至今已有百多年,原村民為客家人,後來很多潮汕人(學姥人)遷入,我是在崇真讀中、小學及幼稚園。亞公岩道從明華大廈可入村,東大街以前有個漁市場,安利魚蛋粉都是那時開業於漁市場對面天后廟側的一個牌檔,如今已遷入舖多年並分兩房人各自經營!
      敝鄉以前的確有一個海浴場 ~~ 南華游泳棚;但那時要收費入場,我輩街童則從泳棚近處落水游入泳棚內,走數也!可惜 1971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誕)黎明前(3am)發生一起大火災,整條村燒去半條村,猶幸沒有傷亡,興許是近處譚公廟保祐耶?自此,泳棚漸次荒廢、失修至無疾而終!
      無錯,以前有個石礦場,我們喚作《石屎山》,據云後來石礦開採至接近鯉魚門兵房及民居而要結業。由於四處亂石嶙峋,荒廢處漸次長滿旱蘆葦、芒草,最適合玩兵捉賊,有掩護也!我從來唔恰細路,但其他同輩就不予置評了!
      鯉魚門軍營亦留下不少腳毛,後面向海的三腳燈塔時常在其下面潛水、捉蟹、掘蜆、釣魚......等,這個燈塔好像火箭,年輕時,常攀上其塔頂坐於燈座上看海,有點離地及危險。沿燈塔下面小路海岸線捆邊可通往柴灣的白沙灣(現在該處已移山填海建成杏花村及黨鐵車廠。
      滄海桑田,人間如夢,一笑!

      刪除
    2. 詩兄:
      對,以前是寫「亞公岩」,未知何故現在官文是「阿公岩」。提起東大街漁市場,我印象中東大街海旁好像還有些以木樁插在水底而上鋪木板地而建起的一些木屋或鋅皮屋,不少是用作山寨廠,其中有批發穿膠花之類的小生意,我母親就帶過我去,但我不肯定有否誤記位置,詩兄有否這些印象?

      南華游泳棚拆走後,海邊寬闊,沙石遍地,我最喜歡在這裡執奇形怪狀的石頭、貝殼,其中有幾塊貌似蜂巢的珊瑚(當時唔識),我當係寶。附近有處石屎小平台,可能係某些建築遺蹟,我們喺嗰度,好大膽,幾次潛水捉蟹,我勉勉強強咁游蛙式,總之唔夠氣就即刻上水,試過有次來不及而在水下吞了啖海水,幾乎「係咁先」。附近後來變成了碼頭似的平整地盤,圍起鐵絲網,我們坐在石壆chop泥猛。

      沿著燈塔海邊行到盡頭,會碰上欄路小海溝,好似再無路了,要爬上山,我們試過,最終都開唔到山路。至於點去白沙灣,有一次我們轉上聖巴西流小學旁的鯉魚門軍營,在去西灣砲台(另一堡壘)的小道中某處,直接從山嶺穿過密林落去白沙灣,夾硬來的,非常辛苦,而且好驚迷路,變成失踪兒童,可幸最後成功了。白沙灣一片荒蕪,遍佈沖上灘的垃圾,還有一條發脹狗屍,好恐怖,後來我們怎樣離開白沙灣而回家,我完全想不起來,可能我心理上在遏抑這段恐怖回憶。我們兩條細路,身上斗零都無,穿著的就僅是短衫短褲,一對拖鞋,今日覺得,當年真係幾勇,可能還有點兒黐線。當然,這些歷險父母完全唔知。

      刪除
    3. 貴兄:
      可能係從英文 Ah kung Ngam 反芻而成阿公岩吧!其實「阿」字粵音應唸作「柯」(all)音,三國演義中 ~~ 趙雲百萬軍中藏阿斗 ~~ 都是唸作「柯」音!
      你提及的石屎小平台,敝鄉喚作「碼頭仔」,是英軍建造,用以停泊登陸艇,接駁軍艦從英國卸下的軍用物資上岸入軍營的。這裡至白沙灣一帶的海岸線多是斷崖,山路難走,但由細到大行慣行熟就當如履平地了!這一帶近岸有很多石蟹、大眼雞(石螺)及沙蜆,潮退時就手到拿來!
      聖巴西流小學現在易名為聖馬可小學,但英文 St. Barsils竟可變成 St. Marks?誠可謂匪夷所思了!以前隨山走真係好普遍,我 8、9 歲時跟阿哥徒步去大潭篤捉金絲貓、撬貓眼石(路中心的反光珠,以前大潭道及石澳道都沒有街燈或路燈,晚上行車是靠車頭燈照射貓眼石反光來駕駛)但撬了回家又沒有作用?真抵打!

      刪除
    4. 詩兄:
      有些字幾個讀音,例如「使」讀「史」,也可讀「駛」(例如「使錢」);「阿」字都係,不同語境下或「柯」或「亞」。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

      詩兄厲害,原來石屎小平台是英軍建的「碼頭仔」。聖巴西流小學易名聖馬可小學,是出於計劃跟聖馬可中學聯成一條龍直升,不過失敗了。本來記念聖人巴西流,卻為了功利,轉記另一聖人馬可,真教巴西流尷尬。情何以堪呢。

      講到捉金絲貓,我常去的是柴灣道背後的柏架山,由筲箕灣官立工業中學旁的山路半行半攀上,經過百步梯,再沿著引水道,可以去到西灣河,甚至再遠,或者向上爬,去到光禿的山嶺處,有次高到遇上遍山白色霧霾,兩米外無法視物,只好折回,那次是我們最後一次向上爬,以後都是橫向鰂魚涌前進,再後來,大概唸中四五,這些歷險就不再了,只有回憶。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