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童除精通各類賭博外, 對磨人生活亦多有體驗, 故最善辨風轉舵, 懂自珍自保, 對一般越野求存、受傷包扎、止血、辨認普通草藥及採食野果等皆由前輩手傳口述相授,
每多涉獵逆境求生之道! 是時流連闖蕩於街頭巷陌, 實乃人生歷練及培育韌度之學堂也! 非現今小童盡若「溫室蘋果」? 獨緊記牢住址及雙親手機號碼, 倘有事突發, 找著雙親代為決斷即可?
誠可悲哉……
筆尖回眸, 當街童在外遇上身體碰撞、打架、運動勞損至帶血負傷、跌傷或割傷淌血, 最易自療止血之物乃隨手於街上拾枚菸蒂,
撕開菸紙以菸絲按著傷口, 半瞬間當可止血矣! 或許在野外碰撞割傷, 便拔一叢野蕨, 務要連根拔出, 擎著長長葉脈將其根部敲打於樹木上, 把根部泥土震盪卸下, 再折去葉片,
自得睹其根鬚如深褐色之絨毛球狀, 以其按上患處即可止血, 一跛一瘸步回家中再作包扎, 此等野蕨根部喚作 [狗仔毛]!
小時單以`人字拖’行走江湖, `白飯魚’則用以馳騁球場, 但不知何解? 生活於木居區之小童, 未聞有幸能逃過踏中生鏽鐵釘之刑?
倘不幸被鏽釘刺中腳底, 自連鞋刺穿戳入腳掌, 自苦不堪言! 倘事後不善處理……翌日便會發炎腫脹, 痛入心脾而有礙穿鞋, 想要走路? 難矣! 是時之家庭對小童們一般損傷自是家療,
要找醫生? 那有閒資, 說笑吧! 家中急救外敷多是 ~ 碘酒、紅藥水、白花油、驅風油、膠布、繃帶......等物, 而成藥則為保嬰丹、保濟丸、濟眾水及何濟公……等中成藥,
而後二者之味道一為辛辣之褐色液體, 一為極酸澀之白色藥散, 看官! 定一試難忘?
坊間對治理[釘患]之法門頗多, 仁山智水, 眾說紛云, 甚麼擠血塗上紅、藍藥水, 以磞帶裹之! 或搗碎草藥(如萬年青葉、苦瓜、甚至生薑等也大有人在)
敷於患處? 更有擠血抹上消毒藥水, 裹上膠布……等等王道正方! 可……末學敢打保票! 此等法門皆不能根治其炎症, 其創口定必發炎, 非耽上三、五、七日亦不能癒合也!
後學頑劣, 穿街貫巷, 自每多硬受[釘刑] 之苦! 可末學有幸得承前輩高人授予偏方一服, 祇需數分鐘便能根治,
信乎??? 惟……治此法要有膽識、夠勇氣、抵得痛, 三者欠其一亦不能為也, 今細闡其法, 若下:
乃於患處以指甲鉗剪開表皮, 取三根火柴枝備用! 首先, 將其中一根火柴頭之火藥按碎敷於剪開表皮之創口上, 然後以第二根火柴枝按於創口上,
將火柴頭接觸著創口上之火藥碎屑! 是時, 以單手死死按著第二根火柴枝, 再以另一手擦燃第三根火柴, 此刻……祇要將此根燃點著之火柴接觸上腳掌上那根火柴頭上, 咦……自會爆發兩起火花,
第一根之火藥碎屑亦同時被引爆綻發, 一陣焦肉味傳來, 一道剜肉之痛緊隨驟至, 此劇痛約五秒後自杳散, 因創口之肉...... 已燒熟了?
但……卻可行可走了! 患處已徹底消毒 ~ 無樹了 ~ 此方經末學親身驗證多次, 萬試萬靈, 實證無訛!
*
* * * * *
兒時物質匱乏, 盼父母送上玩具? 甭想了! 但流連街頭之輩, 自多創意, 想要玩放船仔、射雀鳥、踏高轎……等等玩意兒?
皆盡有辦法也! 首先, 造船仔之主要材料乃雪條棒及橡筋箍是也! 前者在夏天俯拾皆是, 拾取後拿往街喉(公眾水龍頭, 往時水務局每設於人煙稠密之平房區或木屋區內)冲洗乾淨,
晾曬乾透後就用橡筋箍扎作成前尖、中闊、後叉之船形, 上插放小竹枝作桅, 以幼繩線纏繫穩作桅竿狀, 塗上色彩! 船尾之叉形約六吋闊, 橫纏一孖粗橡筋, 中置一塊`蓮花杯’雪糕小闊棒於正中,
不停向船後方向盤旋, 待盤至繃緊後, 以手捏穩小闊捧, 再將其放於池沼或淺海中, 手一鬆! 那孖粗橡筋便會回復原來狀態, 船尾之小闊棒便一如滾桶翻動盤旋, 小船登時起航直竄而前,
直待粗橡筋伸直還原為止! 此玩意兒可互相競賽速度, 鬥快! 末學畢生祇扎作過兩艘約二呎許長, 每艘要用去三、四百條雪條棒, 實太費功夫矣!
至於射雀鳥之彈叉則要上山採摘一些`山桔木’, 或`石榴木', 取其木質較堅硬也! 要用一些`Y’形椏枝, 兩椏要平衡、平均,
找一條破舊之單車內呔膠膽割成半吋許闊, 呎來長之膠帶兩條, 此物極富彈性, 將之縛於兩小椏枝前端, 以尼龍幼繩繫牢, 另以一塊破足球之小皮革縛於另一端連結兩起膠帶,
彈叉便成形! 彈叉之形宜小不宜大, 乃易於攜帶也! 握叉之手法乃以左手拇、食二指頂著兩枝叉尖, 另三指及手心握穩主幹, 右手拉長膠帶之末端小皮革, 革內藏一小圓石,
以右手食拇二指捏萶拉緊對準目標, 右手兩指一鬆, 便成功發射!
是時, 每隔一、兩年便興起彈叉遊戲一趟, 敝鄉一帶之小麻雀、白頭翁、斑鳩、烏鴉等雀鳥自首當其衝被彈射一輪, 可謂`雀飛鴉走’矣!
緊接第二波之受害者乃是池沼內之青蛙、蠄蟝、 蝸牛! 草叢或家居之壁虎 (蟾蛇、四腳蛇)、蚱蜢、蜈蜙、蟑螂、老鼠……等物!
全皆射! 射! 射! 待射至射無可射時, 則偷偷改射附近之貓貓、狗狗, 直至彈叉熱潮散去方止!
`高轎’則最易製作, 祇需往船廠或海邊拾兩根二吋以上見方粗幼, 五、六呎許長之木方兩條, 於木方底對上兩呎處釘上一截約三吋許闊之方木塊作腳踏,
高轎便製成了! 上高轎也頗講究學問, 初學者先於空地上找一塊呎許高之大石或石壆作站腳墊, 先以一腳踏上腳踏後便以後腳借力往前輕輕蹬腿, 後腳乘時跳上另一腳踏,
一拐一拐向前慢走學習平衡, 以膊胳底及手臂圈著高轎上端穩著身子, 待跌夠、摔夠後自能揣摩出平衡法門? 當駕馭自如後便不用借石壆上落高轎, 祇要在平地輕輕一蹤便能上高轎了!
當站於其上行走, 步步尺七, 篤篤作響, 高人一等, 傲視同儕, 倍覺趾高氣揚了!
寒博頂之貼圖, 乃於 2011 年時, 得承摯友以手機拍下末學手握自兒時保存至今之彈叉照片, 是時並賦詩乙開, 下置:
朗月行雲流矢冷
河川飲馬逐鵰鵬
南柯盡是前朝軼
莫若閑來笑筆耕
~~~~~~~~~~~
文繁筆慢, 一放難收, 待續 ~~~~~~~~~~
15/05/2011